网上有关“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与史实的出入:
张飞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
桃园结义:刘关张没有结拜,只是情若兄弟。关羽年龄甚至比刘备还大。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如果按《三国演义》中的排辈,刘备得叫献帝:高祖爷爷。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投降,无“土山约三事”。
衣带血诏:绝无此事。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张辽或徐晃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又是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板坡赵云七进七出: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赵云当时也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将。
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之前游说周瑜不成。
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没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系后人伪托之作。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说的是铜雀台上的两座桥。古代的没有“桥”字,写作“乔”。
草船借箭:并无此事,相似事件发生在孙权于濡须坞之战。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曹操三笑:曹操在赤壁兵败后,只在华容道大笑。
赤壁之战: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借荆州只是鲁肃出的主意,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未见后来的孙夫人投江情事。孙夫人该是离开刘备后不久,还未再嫁时就已去世。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
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割须弃袍。
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定军山:夏侯渊阵亡于刘备夜袭,而非黄忠阵斩。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可称为四虎将,并没有赵云。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水淹七军: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
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擒关羽:关羽确实是被马忠擒获。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即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总共十余万,蜀军八万,绝非以少胜多,而且吴军以逸待劳,岂有不胜之理。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 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后出师表》: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颌,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三国志》上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只出现于野史中。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用兵:诸葛亮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开篇词:开篇词为明人杨慎的临江仙,而并非罗贯中所作。
西游记是虚构的,历史上唐朝的确有三藏法师取经一事,但与小说中的唐僧是有区别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九九八十一难是虚构的,只是借助一些形象和事例来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抨击当时日渐腐败的政治。
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吗?
三国志是肯定真实的.
还有三国周边的文献-有部分是记载三国的.
一、三国史籍资料:
01、《三国志》 〔晋·陈寿撰 宋·裴松之注〕
02、《后汉书》 〔汉·范晔、司马彪〕(注校补)
03、《晋书》 〔唐·房玄龄等〕
04、《资治通鉴·三国部分》 〔宋·司马光〕
05、《华阳国志》 〔晋·常璩撰 任乃强校注〕
06、《通典》 〔唐·杜佑〕
07、《史通》 〔唐·刘知几〕
08、《绵阳通鉴·东汉纪》 〔佚名〕
09、《绵阳通鉴·蜀汉纪》 〔佚名〕
10、《九家旧晋书辑本》 〔汤球辑〕
11、《初学记》 〔唐·徐坚〕
12、《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13、《荆楚岁时记》 〔宗懔著 谭麟译〕
14、《三国杂事》 〔宋·唐庚〕
15、《全三国文》 〔清·严可均辑〕
16、《三国志集解》 〔清·卢弼〕
17、《三国名臣序赞》 〔晋·袁宏〕
18、《诸葛亮集》 〔蜀·诸葛亮〕
19、《曹操文集》 〔魏·曹操〕
20、《曹丕文集》 〔魏·曹丕〕
21、《曹植文集》 〔魏·曹植〕
22、《孙子兵法》 〔孙武著 曹操注〕
23、《三国志平话》 〔佚名〕
二、相关三国专著:
01、《读通鉴论·三国部分》 〔清·王夫之〕
02、《容斋随笔》 〔清·洪迈〕
03、《古今刀剑录》 〔梁·陶弘景〕
04、《中国通史·三国部分》 〔白寿彝主编〕
05、《三国史》 〔马植杰〕
06、《三国史》 〔张大可〕
07、《三国人物新传》 〔张大可〕
08、《三国外交使节研究》 〔胡志佳〕
09、《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赵超整理〕
10、《三国史实年表》 〔网友整理〕
11、《三国纪元表》 〔秩名〕
12、《诸葛亮年谱、氏谱》 〔秩名〕
13、《三国地名古今对比》 〔秩名〕
14、《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分册》 〔谭其骧主编〕
三、海天三国资料链接:
01、《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
02、《三国吴兵考》 〔陶元珍〕
03、《魏武帝文集》 〔魏·曹操〕
04、《诸葛亮兵法》 〔蜀·诸葛亮〕
05、《华阳国志》 〔晋·常璩〕
06、《九州春秋●晋后略●魏晋世语●汉末英雄记●蜀鉴●襄阳记》 〔司马彪等〕
07、《三国人物地理大全》 〔建威中郎将 提供〕
08、《三国官职表》 〔kesin 提供〕
三国是小说,还是历史?
三国演义不是真实的。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扩展资料
1、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
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作者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2、题材来源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三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但同时也有小说的艺术形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的伏笔俯拾皆是,但有的出其不意,如不细加咀嚼还真品不出它的滋味。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写的是汉中最后一役,曹操兵败斜谷界,三军锐气堕尽。此役之后,刘备正式称号汉中王。曹操兵败撤退是早有伏笔的,这就是将夜间口令定为“鸡肋”。点破这一点的是杨修,结果杨修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砍头。
但杨修究竟为何被杀,《三国演义》写到这里对杨修的聪明进行了大段铺垫,从当年杨修猜透蔡邕在曹娥碑后题诗的隐意,到擅自与众分食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甚至还写了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似乎是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其实,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鸡肋”就是杨修,杨修所言“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就是自我写照,只是他陷于“鸡肋”般聪明而不能自拔,曹操怎么能容忍身边有这样的谋士。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可见,《三国演义》这样写是有史为据的。但成就如此精彩的一章,使“鸡肋”由此而成为典故,作者功不可没。
百度百科--三国
人民网--《三国演义》:条条计谋处处伏笔
关于“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平彤]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18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平彤”!
希望本篇文章《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演义是真实的历史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