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七彩变色龙体长多15~25公分(7~10寸),最长者达60公分。身体长筒状,两侧扁平,头呈三角形,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地转动。某些种类的头呈盔形,有的种类有显目的头饰,如3个向前方伸出的长角等,雄性者更为显著,可能用于防卫其占区。若有其他雄性侵入,则优势雄性身体伸展,喉部鼓起,头部毛饰立起或晃动,若仍不能吓走对方,则冲过去咬其腭部。各种的体色变化不同,其变色机制是︰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含有色素颗粒的细胞(黑素细胞),扩散或集中细胞内的色素。许多种类能变成绿色、**、米色或深棕色,常带浅色或深色斑点。颜色变化决定于环境因素,如光线、温度以及情绪(惊吓、胜利和失败)。人们普遍认为,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这其实是误解 。
变色龙的种类都有哪些?
变色龙又名避役。因其能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颜色,以求得自身安全,所以被称为变色龙。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
变色龙属蜥蜴目、避役科,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是一群典型的树栖爬行动物中的怪物,约有80个不同的种,都以捕食昆虫为生。体长15-25厘米,身体左右侧扁而短,头较大,头顶有冠状或盔甲一样的皮褶。鼻吻端有的长有二三只角,全身披有颗粒状的鳞,尾巴很长,能缠绕在树枝上。四肢细长,脚趾对生,犹如钳子一样牢牢地钳在树枝上。
变色龙的身体能变换颜色,在白天光线较强的地方,身体颜色是绿的;到了晚上,光线较暗时,身体则变成了黑色;在树干上,身体则变成褐色。变色龙之所以能有这些变化,是因为它的表皮上有很多能随时改变颜色的色素细胞。
变色龙除了身体会改变颜色外,还有两个绝招:第一个绝招是眼睛可以“一目二视”,这在脊椎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原因是它的两只眼睛圆鼓鼓的,外面罩有一个圆锥形鳞盖,上面只留一个小圆孔使瞳孔露在外面。它的左右两眼能独立活动,一旦发现昆虫,可用一只眼紧盯着虫子,另一只眼可同时向后盯着其他猎物。第二个绝招是当昆虫爬到距它还有二三十厘米远时,它会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目标,并会突然闪电般地从口中吐出一条尖端膨大、又细又长的舌头,准确无误地把虫子粘牢拉回嘴里,然后舌头一卷,吞入肚中。
饲养变色龙一般用水族箱。由于它喜活食,饲喂常用面包虫或其他各种小虫。
变色树蜥又称花园蜥或马鬃蛇,(鬣蜥科)最常见的蜥蜴品种。
全长可达40厘米,但尾巴约占身长的三分之二。初生体长7-10cm变色树蜥的鳞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列像鸡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鸡冠蛇;其独特的外型令它易于辨认。
外形特征:
变色树蜥头体长10-12厘米,尾长大约30厘米。
变色树蜥背面浅棕色,杂有深棕斑块;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生殖季节雄性头部为红色。体色可随环境干湿、光线强弱而变。鳞片十分粗糙;背部有一例像鸡冠的脊突,所以又叫鸡冠蛇。头较大,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眼碱发达。鼓膜裸露,无肩褶。体背鳞片具棱呈复瓦状排列;背中线上,由颈至尾基部有一列侧扁而直立的鬣鳞,颈部的较长,形如马鬃。四肢发达,前后肢有五指、趾,均具爪。
变色树蜥多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常见于林下、山坡草丛、坟地、河边、路旁、住宅附近的草丛或树干上,适应力强,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至2000米。主要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包括啮齿动物和其他蜥蜴。它们没有牙齿,会把猎物整个吐下去。
中国本地最常见的几种蜥蜴:丽纹攀蜥变色树蜥、丽棘蜥、变色沙蜥、新疆岩蜥、长鬣蜥、草蜥…………
关于“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卯志青]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190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卯志青”!
希望本篇文章《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彩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七彩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