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心理学基本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以下是我搜索整理一篇心理学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
(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记忆
(一)记忆及其类型
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 形象记忆;② 逻辑记忆;③ 情绪记忆;④ 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 瞬时记忆;② 短时记忆;③ 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人脑中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一是直接还是间接,二是有无意识,三是时间的长短。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 直观形象性;② 形象概括性;③ 模糊片断性;④ 个别差异性。
(二)记忆系统
(三)遗忘
1、什么是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遗忘的种类
①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 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敏感性: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记忆中内容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准确性:指能准确地提取记忆中的材料;准备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即提取利用的难易。
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织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思维
(一)思维及其类型
1、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空间排列、空间集合、多余信息、心理概念的排列。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固着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倒U曲线图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势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技能
(一)技能及其特点
1、技能的概念:指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技能的种类
(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的是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练习过程中的高源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2)有效练习的条件:目的和动机、练习的方法与知识、循序渐进、质与量的关系、时间安排、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
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1)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了解动作结构、顺序和规定、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示范和讲解要明确和准确、对复述的要求。
(2)原型操作:建立感性的动觉映象,它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其教学要求是:把智力活动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活动对象的更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注意动作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能利用表征进行加工。其教学要求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注意简缩、能迁移、掌握好转化时机。
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心理模拟法就是建立与人的心理功能相平衡的物质系统。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能力
(一)能力及其类型
1、什么是能力:人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3、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二)智力及其测量
1、什么是智力: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2、智力测验
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
信度、效度、标准化。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四)能力的发展变化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2)职业差异
(3)种族差异
●动机
(一)需要与动机
1、需要
(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
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动机
(1)什么是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
(2)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3)动机的功能
① 启动机能;② 维持功能;③ 导向功能。
(4)动机的分类
①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③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④ 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
(二)学习需要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1)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2)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各种需要和要求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2)作业越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作业越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越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1)理论基础:强化理论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1)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
(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情绪
(一)情绪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
心境、激情、应激。
3、情绪的性质
(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
① 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 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
(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
① 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 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
(1)情绪的产生
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
(2)情绪的表达
① 面部表情;② 身段表情与手势;③ 言语表情。
(二)压力、情绪与健康
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
(1)压力的性质: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
(2)压力的来源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人格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十个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效应在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就像隐形的魔法一样,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常见,算是冷门的心理学知识,它们通常都会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利用~?
Ⅰ. 镜像效应:?
你是否注意到过,当你和一个人相处时间越长,你们的行为和习惯就越容易相互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镜像效应”
当我们与他人互动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言行举止,从而加深彼此的默契。这种现象在亲密关系中尤为明显,比如恋人、亲人和密友。所以,下次当你发现自己在模仿别人时,不妨想一想,这是不是镜像效应在起作用呢?
Ⅱ. 凝视效应:?
有时候,当你在公共场合看着一个陌生人时,是不是以为他们好像总能感觉到你的目光?这就是所谓的“凝视效应”!
这个现象是指人们在无意识地察觉到被关注时,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反应。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可能与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有关,当这些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就会产生一种类似被观察到的感觉。现在想想,是不是曾经在某个时刻,你也有过这种被观察的感觉呢?
Ⅲ. 贝努西效应:?
贝努西效应是指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应该算是随处可见吧,就比如我们在购物时,是不是往往都会选择最便宜、最实惠的商品。然而,这种简化思维有时候可能会导致我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所以,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过于简化问题哦。
上面这三大点算是比较冷门的心理学知识啦,但估计大家都有体会过,也被支配过,接下来我再着重讲解一下聚光灯效应,希望你能通过它来提升自己!
Ⅳ. 聚光灯效应:?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演讲忘词、大马路不小心摔跤,四处张望,异常尴尬。 事后回想起来,还总是会难以释怀,总觉得那些丑态百出的样子会永远成为别人的笑柄。这就是聚光灯效应,也叫焦点效应。
这种心理现象的表现是:我们会普遍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导致我们总是认为别人对自己关注度很大,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1999年,著名心理学教授发表“聚光灯效应” 的实验 ,他们要求几个学生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很多人的房间。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再去问房间里的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 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0%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屋内人的调查,却只有10%看 清楚T恤上是什么图案。研究者们由此推论: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那么产生聚光灯效应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有两点:
1、主观偏见,我们习惯以自己为中心,站在自身的视角看问题,在综合评价自己时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不能360度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会过分放大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他人眼中的严重程度。其实对别人而言,他们和你一样,认为自己正站在聚光灯之下。
2、透明度错觉,大家都会不自觉认为自己的显现特征(担忧、愤怒、 高兴等)很容易被其他人觉察,会时刻暴露在外人面前,外人时刻在关心关注自己。
送大家一句话,“别人都在准备候场,没有人看你做的好不好!”那么克服聚光灯效应的方法我也准备好啦,需要的小伙伴记得用心去读!
1、心理暗示。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的一半多,比如在演讲时,可以尝试心理暗示:“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
2、放松身体。太“自觉”会让你有生理上的连锁反应——心悸、出 汗等。尝试深呼吸几次,配合心理上的暗示,症状会大大缓解。?
3.从容应对。如果你每次聚会都把它当成挑战,感觉自己在伙伴们眼中是失败的、消极的,那么你应尝试勇敢抛掉这些不正确的“假设”,因为现在科学验证告诉你这些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实际。而实际上,除非你生活在“楚门的世界”,否则没有那么多人在看你,也没有人会把这件事情放心上,除了你自己。
最后呢,我也给大家总结了几个生活中很实用的冷门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 如果有人一直说个不停,你完全插不上话,掉个东西到地上,你弯腰下去捡,然后开始说话。这样,你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打断对方,并且不被他发现~
?. 如果有人一直来你办公桌旁边烦你,你继续跟他讲话,但是起身,一起走回他的办公桌。之前有个老板就很会这招。他会把你带回你的办公桌,然后你还纳闷,我怎么回来了?
?. 当一群人大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自己最喜欢的人.....
?. 如果有人对你发火,而你保持镇定,他们可能会更生气。但之后他们会为自己感到羞愧。?
?. 在面试之前,提前到达面试地点,在外面跟陌生人聊20分钟天 。这会让你的大脑感觉自己对这环境是熟悉的,从而让你更有自信!
?. 如果你觉得有人盯着你看,你可以看下手表或者手腕,如果那个人确定是在看你,他也会下意识的看向自己的手表或者手腕~
总之呢,多了解心理学知识还有有很多好处的,如果你对它们感兴趣,不妨多多探索和学习。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和有用的东西~
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有哪些?
心理学知识
一.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二.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
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三.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
原来喜欢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四.人脉友毕交际8大心理定律。
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
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
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得人心。
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
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
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
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
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五.可以增进感情的地方。
1.酒吧。光线昏暗和私人距离可以增强亲密感。酒后彼此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感觉男的更帅,女性更靓。
2.可以看烟花或夜景的地方。黑暗会使人没有安全感,如果有强光出现会使彼此感到温暖浪漫。
3.恐怖**和过山车。心跳加速的感觉会被误认为爱情。
4.火锅派对或者海岛露营。
六.7个生活细节年轻大脑。
1.3件事情轮换着做可以刺激大脑不同区域减少大脑退化速度。
2每天大笑1次具有缓解压力抗击心理衰老功效。
3.睡够7小时:充足睡眠有助大脑强化记忆。
4.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每天看电视过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
5.学1门外语。
6.每天清洁3次牙齿。
7.坚持健身4个月锻炼,有助于加强记忆。
七.真正的朋友。
节日里不发短信,平时也无电话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话筒,连一句“拆告键不好意思”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题……
八.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①每天和伴侣做快乐的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读增加生活情趣的书。
②不要牺牲健康,像通宵赶工、睡眠不足、不运动、吃垃圾食物应避免。
③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
④量入为出,财务压力使人快速衰老。
⑤不要把“办不到”当口头禅。
⑥轻松面对杂务。
⑦言出必行。
九.请在夜晚说爱我。
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成为完全从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人,能够较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如果在晚上求爱,人的心理防御会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十.这样的女孩最动人。
1.懂事知道啥时候该撒娇,啥时候疼惜你。
2.不放过任何与你有关的信息融入你生活圈。
3.她绝不在你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提你的缺点。
4.她需要你的肩膀,但绝不会旅巧凡事都依赖你。
5.她不会总要求你先让步。
6.她和你一起聚会时会打扮得漂亮但不妖艳。
7.看到女人围着你转,会吃醋,但不会无理取闹兴师问罪。
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有哪些?
第一:
1、当你觉得有个人在看你,又不确定他是不是在看你的时候,就抬起头来看看天花板或者天空,就好像天上突然下雨或者天花板上掉东西了一样。
2、如果他在看你,他也会下意识的去做相同的动作,毕竟大家都会担心有东西掉下来砸到头顶。
第二:
1、当你陷入拥挤的人群中时,不要四处乱看,只要盯着你要前进的方向,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人缝总出现了一条道路。
第三:
1、如果你前面的车慢的像是老爷爷在开一样,你恨不得下车去踢死他。那么,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他真的是你亲爷爷,然后你的怒气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全没了。
2、因为你在这个假象中突然拥有了一种共情和理解。
第四:
1、玩剪刀石头布的时候,在开始之前问对方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让他陷入思考和迟疑,这样接下来的游戏中,他就会下意识的选择相对复杂的手势,出剪刀的概率就会很大。
第五:
1、我们都知道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情绪。
2、如果你感觉很丧,不妨抬头挺胸,正襟危坐,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就会增加,心情就会好起来。
第六:
1、如果有人要借你的笔用一下,可以把笔帽拔下来再借给他。
2、没有笔帽的笔并不方便携带和使用,这样就会让他有用完还给你的动力。
第七:
1、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如果想让别人对你有点好感,可以请教他们一些问题,哪怕你已经知道答案,他们也会觉得帮助了你,增加对你的好感。
第八:
1、模仿对方的动作,或者重复对方的词句,会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当然,不要去模仿对方的缺点。
第九:
1、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困难,而是多去给对方一点帮你的理由,比如请他吃饭。
第十:
1、多数时候,人和人交流,不会记住对方说过的话,而是会记住对方给自己的感觉。
2、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所以,多问问题,多倾听。
第十一:
1、焦虑的时候,收拾一下家里,看着干净整洁的成果,心情不自觉的就好起来。
第十二:
1、一群人开怀大笑的时候,大家总是会下意识的去看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关于“心理学基本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訾爱丹]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19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訾爱丹”!
希望本篇文章《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心理学基本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学基本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学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