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历史冷知识科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冷知识科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尊佛首,一场迷局,背后是三代人跨越50年的传承守护。由郭子健执导,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古董局中局》热映中。该片豆瓣开分6.4,淘票票9.0,猫眼9.0,微博大V推荐度92%。
影片聚焦上世纪90年代低调而神秘的古董圈一尊日本归还的唐代武则天明堂玉佛头,牵扯出一段涉及三代人的古玩江湖尘封秘史。**中“夺宝小分队”成员许愿、药不然、黄烟烟、付贵集结,古玩界高手齐“入局”,通过呈现琳琅满目的珍奇古玩,闻所未闻的鉴古手段,环环相扣的局中局,为观众带来一幅别开生面的古玩江湖众生相。
千年佛头现世,古玩江湖与流失文物碰撞,五脉、老朝奉等多股势力卷入其中。落魄“古三代”许愿与药家贵公子药不然各怀目的,飙车、追逃、乱斗,针锋相对PK鉴宝。
在各方势力夺宝破局的过程中,沿着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天干地支、围棋残局解谜、摩斯密码、子母镜、多宝阁密语、钻洞探墓穴、机关暗道等线索,揭秘扑朔迷离的惊天骗局,探索各方盘踞的复杂势力下不为人知的过往。
影片自始至终都在上演着各种反转戏码,带领观众层层解谜,逐渐通关在局中有局的戏剧冲突中,恰到好处地呼应了《古董局中局》的片名。一方面解谜冒险环环相扣,另一方面插科打诨花样百出,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和影片的可看性。**中相对专业的古董鉴别知识也无形中为观众进行了相应科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玩市场的大门。
葛优等人的加盟为剑拔弩张的古玩江湖注入了一股幽默色彩扮演的许愿表面玩世不恭,与其一身顶尖的古董鉴宝本领形成强烈反差;饰演的药不然亦正亦邪,和许愿棋逢对手亦敌亦友;饰演的侠义千金黄烟烟是“夺宝小分队”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潇洒干练;“喜剧担当”饰演掌握着重要线索的许家故友付贵,看似是苟且偷生之辈,但深知时局险恶,以命相搏全力守护故人之子,也在寻宝途中为剑拔弩张的古玩江湖注入了一股幽默色彩。
**中的配角也很出彩,客串的江湖人沈爷在母亲与恶霸两种身份间切换自如,用最温柔的表情说着最狠的话,干着最狠的事;在中饰演憨厚铜匠的,此次为角色遮掉眉毛,颠覆性出演乖张狠戾的危险反派郑国渠,让人毛骨悚然。
此次是《古董局中局》首次被改编成**登陆大银幕在此之前,《古董局中局》原著小说已被改编成3部网剧,此次也是该书首次被改编成**登陆大银幕。影片设计图纸多达3000张,剧组在拍摄时收借了大量的古玩道具,最多时一个场景便动用了15000件。
**还冒着风险用真古董做道具,向著名瓷器收藏家、古玩鉴定人翟建民先生借用了31件珍贵古董,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感。片中明堂玉佛头更是通过手工雕刻和3D打印结合的方式,耗时7个月制作而成。
国宝是国之重器,承载着中华厚重的历史文化,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许愿爷爷许一城为保护国宝,不惜背负骂名忍辱赴死,父亲许和平为保守秘密,隐姓埋名不辞而别,三代人致力守护武则天时期的明堂佛头,与日寇、盗宝贼斗智斗勇,并最终促成佛头平安归国。
国土之大,竟容不下一件完整的文物。在国之恸、民之殇的年代,扑朔迷离的古董局中局之下,对国宝佛头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信仰的守护,是民族情怀的彰显。
5本让人书籍震惊的冷知识
用漫画的形式讲述历史如下:
“二混子”陈磊。12年前,《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一时间掀起了白话说史的风潮。随后的数年间,模仿“当年明月体”的历史通俗读物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质量优秀者,不过在这一领域却也一直没什么突破和创新。
直到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2》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相继问世,迅速攻占各大图书销售榜单,这个系列在白话说史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开创了“漫画讲史”的新纪元。
该系列图书的作者名叫陈磊,乍一看可能会以为这是个突然崭露头角的新人,但要说起他的另一个名号,众多网友和读者可早就相当熟悉了。对!他就是网红漫画科普公众号“混子曰”的主人“二混子”。
《一般不扯淡》里的主人公形象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小人物,他是个浑浑噩噩的上班族小白领,有点穷,有点爱发牢骚。这一漫画形象特点后来也延续到了“混子曰”公号中,陈磊给自己的漫画人物作出的设定是眯缝眼、黑皮肤、鸡窝头。
以“喧闹的世界里,低调和冷静才是最酷”为座右铭,只围绕高大上的冷知识发表观点,精通各类犀利搞笑的网络语言。他说:“我一直不太喜欢那些唯美的、萌萌哒的东西,反而这种能扮丑自黑的形象,我觉得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至于怎么能编出这么多段子,陈磊表示也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我是个思维极其发散的人,从小学就喜欢胡诌,在马路上看到戴口罩的人都能联想到忍者、擎天柱。在读历史书的时候,满脑子也都是各种活蹦乱跳的人物。”
《一般不扯淡》这个系列,陈磊做了3年,出了将近400集,积攒下4万左右的粉丝。在微博上,几万粉丝并不算太多,而且陈磊发现,冥思苦想好几天编出来的段子,人们看个5秒钟就完了,一般也不会反复再去看。
“原来笑话属于一次性用品,没有多少长久存在的阅读价值”。因此从2014年年底开始,陈磊停更了微博《一般不扯谈》,改而开办了“混子曰”微信公众号,并且不再单纯以搞笑为目的,而是尝试在轻松诙谐的漫画里加入历史知识。
推过几篇之后,阅读量和粉丝数量都迅速增加,陈磊感觉到这类有干货的漫画作品明显更受欢迎,干劲儿就更足了。出于理工科专业背景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陈磊又逐渐将“混子曰”的知识领域由历史拓展到生化、社会等科普范围,形成了《Stone历史剧》《Stone小知识》《Stone有道理》等品牌栏目。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只知识渊博的我,直到我偶然间看了以下5本书。书中的冷知识,简直让我震惊得不能自已,并且很有趣味,回味无穷。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它就充斥在我的周遭,我却没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
01《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
豆瓣评分:7.7 (61人评价)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是不信的。
走神也能成为艺术,甚至科学?开玩笑吗?
但是认真读过后,我竟然觉得它说得很有道理啊。
原来走神并不是无所事事,走神的时候大脑反而更加活跃,容易突发奇想。偶尔的神游可以让我们瞬间拥有穿越的超能力,天上地下,过去未来,全都不在话下。
而走神的另一种形式?梦,激活了我们的潜意识世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内创造了新的领地,每一次走神都像是在开拓地图的未知部分。
所以,整本书的结论就是?爱走神的人更有创造力!
我顿时觉得,自己如此卓尔不凡的才华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每次我在看书的间隙时走神,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的乌托邦中,我可以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作者对话沟通,无所不能!
所以偶尔给自己的大脑一点自由,让他尽情地去走神、去玩耍、去创造吧。说不定它走神回来的时候,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02《肠子的'小心思》
朱莉娅?恩德斯
豆瓣评分:8.9 (581人评价)
这是一本超级有趣的科普书,作者是一位德国的90后美女生物学博士,而书中的插画全都来自于她的妹妹。
我本来有点怀疑,这么年轻的作者靠谱吗?但是看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科普书,不仅十分靠谱和实用,竟然还有点可爱。
原来肠子在身体里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却勤勤恳恳地维护着我们身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而且看似沉默老实的肠子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这些小心思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肠子有着自己的口味偏好,你的身体需要什么样的食物,其实都是肠子决定。比如它偏爱极易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却对甜食又爱又恨。每次吃甜食,肠子里就仿佛经历了一场激战。
这种小心思有时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大脑。?牵肠挂肚?这个成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如果肠道出现问题,真的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
这样的科普书,我真希望作者再写一打,让我再挨个认识一下自己的心肝脾肺肾。
毕竟我真的还想健康地再活五百年。
03《扪虱谈鬼录》
栾保群
豆瓣评分:8.3 (881人评价)
作为一只顶天立地的我,我是不相信什么怪力乱神的。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的视野很高,他不仅看透了鬼,也看透了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鬼分为一定要害人性命才能转世投胎的恶鬼,以及天性纯良,开朗豁达的好鬼。
而这不正代表着我们的人间百态,世俗生活吗?
比如这本书中最有趣的,是一本食料簿。
地狱的冥司在里面记录每个人一生所能享用食物的全部品类和数量。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暴饮暴食提早吃完了限额,就只能早早去见阎王了。
这不正是在说人类的贪欲吗?贪念一起,后患无穷。
所以说,人变成了鬼,仍然是生命在阴间的延续,情尚在,恨犹存,贪不灭。
活着的时候,我们可能看不穿生命的本质,但是看看这些鬼故事,人间的温情或凉薄反而一览无余了。
04《幻想图书馆》
寺山修司
7.6 (1711人评价)
就像标题一样,这本书就是作者大脑中各种幻想的集中陈列。
因为作者随随便便拾起一个话题,往往就可以引发无限的联想,从而写出一部百科全书来。以至于我总是忍不住想要打开作者的大脑,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
当男人拥有后宫时
受虐狂**民俗学
月夜下独自阅读的狼人入门书
?
这本书就好像一个奇幻马戏团,一个个你从来没见过的猎奇角色,逐一粉墨登场;
又好像推开一扇隐形的门,走进了神秘女巫的杂货店,随便拿起一件就是一段故事。
这种恶趣味和冷知识的结合,让我觉得,在可读性和趣味性上这本书确实达到了满分。
做一个有趣且无用的人,或许作者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怪诞却真实,疯魔却直白。
世界疯狂旋转,你我尽在其中,似看客,似戏子。
05《剑桥倚天屠龙史》
新垣平
豆瓣评分:8.2 (6606人评价)
剑桥中国史系列什么时候出了一本《剑桥倚天屠龙史》?我揉了三次眼睛确保自己没有看错。
我试着打开看了看,书里的一切都有模有样,引用、翻译、考证一个不缺,全书用标准的剑桥论文格式,将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写成了一部详实的历史书。
然而书中却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乌龙,比如张无忌的明教成了千里转进的红军;张五侠和殷素素的爱情,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实例;就连少林寺的三位圣僧,也被写成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者?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山寨书,而是作者玩的一场大型文字游戏,用最严肃的正统历史学套路,来写作最不正经的武侠历史。
你完全不需要读过金庸先生的书,就可以被这本书笑出眼泪来。因为这本书已经成为了一次流行文化的狂欢,脑洞大开的盛宴。
我其实很羡慕这种状态。
那是一种把很多的书真的看懂了,吃透了,才能拥有的随心所欲,天马行空。
关于“历史冷知识科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厉尚文]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208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厉尚文”!
希望本篇文章《历史冷知识科普_2》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历史冷知识科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冷知识科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尊佛首,一场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