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磁悬浮车模型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颖的交通工具,上海浦东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实用型磁悬浮列车轨道。在教学中经常讲到上海的巨变、浦东日新月异的发展,就要提到磁悬浮列车。做一个磁悬浮车模型,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磁悬浮的原理,以及由于摩擦力小而飞速行驶的特点。
要做成功磁悬浮车模型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模型如何悬浮在磁性轨道上?第二模型怎样能够快速前进?
我采用的方法: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使车模型悬浮,采用电动螺旋桨反推,使车模型前进。
制作方法:
1、轨道:用五夹板锯一个直径50厘米圆盘,将塑料磁性条(五金店有购)用百得胶粘于圆盘四周作轨道(如图)。
2、车模型:用木条、电动机等材料做成简易机车模型。
3、悬浮方法:把机车模型放在圆盘的磁性轨道上,由于同极相斥原理,使模型悬浮在轨道上。
4、悬浮限位方法:用长约25厘米的木条,一端钻孔插在圆心轴上,另一端粘牢磁悬浮车模型,使模型限位于圆盘轨道上方并悬浮着。先用手拨动测试,要求磁悬浮车能绕圆心轻松地运动。
5、动力:在小电动机上装一只塑料螺旋桨,电动螺旋桨旋转产生动力。
6、电源为外接型一用二节5号电池作电源(其中一节电源用于前进动力,另一节用于后退)。用一只双向闸刀做开关,控制车辆前进和后退。
中国科普作品有哪些
中国科普作品有《几何学原本》《宇宙未解之谜求知丛书》《细菌世界历险记》《深海浅说》《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和《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等。
一、几何学原本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这本书总结了前人的几何知识和研究成果,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标志着几何知识从零散、片断的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采用的演绎结构被移植到其它学科后也同样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二、宇宙未解之谜求知丛书
《宇宙未解之谜求知丛书》是200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晓静。本书的立足点是以探索宇宙为主线,以主题内容为要点,去描述、去分析定宙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一些尚未找到答案的定宙现象。
三、细菌世界历险记世界图书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
四、深海浅说图书
《深海浅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著科普读物,2020年10月首次出版。
这本书定位是海洋科学的简明介绍,从深海的基础知识讲起,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说明海洋既不能当作聚宝盆,也不该用作垃圾桶。在学术方面,作者也力求深入浅出,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最新进展,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五、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
《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科协组织编写的书籍。《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引领读者走进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叩启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写于不同年代,有些甚至尘封已久,但无一例外都蕴含着力透纸背的浓烈情怀和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些作品体裁、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展现着中国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追求。
六、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
《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图书。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对宇宙的奥秘孜孜以求。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加深,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进步也深深受益于天文和宇宙学及航天科技的带动。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对宇宙、地球与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求知是必然的本能。
高士其有哪些科普作品?
中国科普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类型和形式,包括科普读物、科普漫画、科普视频、科普网站、科普展览等。以下列举了一些经典的中国科普作品:
1、《物理世界的奇迹》系列: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是广大初中生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读物
2、《小鬼当家》系列:著名科普作家李时中所著的科普漫画,注重用幽默而生动的方式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广受青少年欢迎。
3、《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美国科技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致力于向中国科学爱好者普及全球最新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
4、《科学中国人》系列: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出版的科普图书,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工程、医学等领域的科普知识。
5、《人体奥秘》系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编的科普读物,介绍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6、《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系列: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编的科普读物,旨在向社会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
7、《大地之子》系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编的科普漫画,以幽默、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画面介绍地质科学知识。
8、《科学探险家》系列: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出品的科普纪录片,介绍了国内外的各种科学探索和研究成果。
9、中国科普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的重要宣传平台,汇集了大量的科技新闻、科普知识、科技资源等,是广大科普爱好者获取科普信息的重要渠道。
中国科普作品的优点有:
1、组织性强:中国科普作品常常基于科学问题或知识点制定,内容有系统、有条理、有组织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2、案例丰富:中国科普作品常常通过案例来阐述科学原理,以具体的例子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参与性高:许多中国科普作品采取了互动、参与式的方式,例如提出思考问题、实验操作、科学演示等,这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科学知识。
4、语言简练:中国科普作品通常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语言,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5、视觉效果好:中国科普作品普遍注重视觉呈现效果,如图表、图像、动画、视频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总之,中国科普作品的优点在于能够以简单易懂、组织性强、案例丰富、参与性高、视觉效果佳等方式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提高了大众科学素养。
高士其科普作品有:
1、《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
2、《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衣食住行》是作者高士其于1970年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类书籍。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为概论、“大王”的生活、“蚂蚁”的生活、大王和蚂蚁的斗争、其他的捣乱分子等。
3、《站在科学的阳光下》
《站在科学的阳光下》是2010年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
4、《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
《菌儿自传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是2002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
5、《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上、下集)》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自三十年代以来写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上集收载作者解放前的作品,主要选自“菌儿自传”、“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和“活捉小魔王”等书。
下集收载作者建国以后的作品,分科普作品和科学小品两部分。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关于“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忆灵三岁啦]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2689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忆灵三岁啦”!
希望本篇文章《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作品简单又好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磁悬浮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