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
一、什么是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错误、缺点、不足、原因。你每个不好,ta都能敏锐发现,甚至会兴奋地表达,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金库一样。
二、人格外在表现
1、习惯批评他人,通过贬低别人,来提升自己。
2、易怒、情绪波动大。
3、放大缺点,优点全无。
4、无感恩心态,无道歉概念。
三、人格形成来源
1、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是指责型人格,子女成为指责型人格的概率非常大。
2、来源于过往生活青少年时期收到过多批评或严重失败创伤,潜意识自我价值感严重不足,严重自卑,所以会通过批评别人来提高自己的价值感,属于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3、来源工作环境在工作中因为挑别人毛病得到了好处,工作表现卓越,长期以往形成指责型人格。
四、面对指责型人格怎么办 ?
如果你有一个指责型的伴侣、父母,你不想离开他们,又想改善关系,可以这样做 :
1、区分
这是ta说你错,并不是你真的错,这根本不是事实。
2、不需要争论
告诉ta,你真棒,真聪明,认可ta,不在争论下去。
如果你是一个指责型的人,不想再责怪其他人,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
1、认知调整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给ta人带来的伤害,敢于承认错误,更值得被爱。
2、潜意识调整
不要过度沉浸在自卑和恐惧里,提升自信和柔和才会被善待。
最后,当指责型人格,可以尝试面对这一切并主动说出 : 我错了。那才是成熟的开始你身边有朋友或者你是指责型人格吗 ?
每日心理学科普、吊桥效应
心理学知识科普之泪失禁体质
泪失禁体质自救指南
一.泪失禁体质太难受了 !
每次吵架,吵着吵着就哭了 ,然后就说不出话搞得每次吵架都吃亏 ;受了委屈一个人安安静静还好,朋友一安慰就忍不住哭了 ;别人凶我,我就会控制不住的哭了 ,太丢人了每次说话一激动,我就要开始哭了 ;不管什么事,一激动就会哭出来 。
你是这样的“泪失禁体质”吗 ?“泪失禁体质”是一个网络用语,非心理学专有名词,但确实有很多人非常容易流泪,一哭就停不下来。
二.为什么你会泪失禁
情绪化的眼泪与大脑的内侧前额叶皮层有关,所以“泪失禁”与很多生理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成人的眼泪可以促进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增加他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行为。笔者不禁推测,或许泪失禁体质潜意识渴望的并不是“吵架能赢”,而是希望自己的感受能得到理解,希望自己内心的声音能被听到,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被看到。
三.泪失禁该如何调节自己 ?
1.接纳自己是个爱哭宝宝的事实,不过分“嫌弃”自己。
2.静下心来,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3.重点来了哭到停不下来时,使用“着陆技术”,泪失禁体质哭泣时,往往感觉脑袋是懵的,连说话都很费劲。这是因为他们沉浸在触发情绪的事件中,与其周围现实失去了连接。
着陆技术的原理是把注意力从内在的思考转回到外部世界,当注意与现实结合时,通过体验周围的事物来降低焦虑和悲伤感,就不会“沉浸式流泪”了。着陆技术具体操作1.当你情绪激动,泪流不止时,慢慢地深呼吸2.看看周围,说出5个你能看到但不会让你感觉困扰的物体。如 :“我看见了墙、地板、墙上面的画、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只鞋3.慢慢地深呼吸。
4.说出5个你能感觉到但不会让你感觉困扰的事情。如 :“我能用手感觉到这个木质的扶手,鞋子里面的脚指头,背靠在椅子上,在我手里的毛毯,我的双唇紧贴在一起。5.慢慢地深呼吸,6.说出5中你能看到但不会让你感觉困扰的颜色例如,说出你做的地方的五种颜色,看到有蓝色的东西了吗?**的呢 ?绿色的呢?红色的吗?
每日心理学科普、二八定律
吊桥效应
不要把错觉当成爱情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安排一位漂亮女性站在一座高高的吊桥中央让一些单身男士通过,并给这些男士留下女方的电话号码。同样的实验也在一个只有十英尺高的小桥上进行过最后结果显示:吊桥上有一多半的男士给那位女性打了电话,而小桥上仅有两人打了电话。
这便是吊桥效应,是指一个人在提心吊胆时会不自觉地心跳加速。如果这时正好碰到一位异性,就会把这种心跳加速的反应错当成心动的感觉就比如不要和一个人频繁聊天,高频率的聊天真的会让人产生恋爱错觉。
分享自己的生活出去,接收别人的故事进来,互相讨论心底的看法本身就已经很亲密了,愉快的交流产生的多巴胺让人很容易上瘾。你一边想着"就当认识了个聊得来的朋友”,一边又因为对方不回消息变得急躁和患得患失这样会错认为自己喜欢上了对方,其实这不过是习惯而已。
记得网上上有个提问:“如何做到冷静理性,而不被情感冲昏头脑,蒙蔽双眼?”有个高赞回答说:“当你的见识、阅历足够广泛,你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好,才会看得更清楚,思考得更理智。”
如今,男性依旧主宰着人类社会,作为弱势的女性只有努力跳出男权至上的圈子,挣脱思想的枷锁和禁锢。才能尽可能争取到话语权和资源,去挑战制订规则的人,读书是女孩子向上发展的阶梯,它带给你的是自由,是精神上的富足。而非自我怀疑和不自觉的把自己与不重要的人捆绑在一起。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来世上就是为了感受花是怎样开,海是怎样流,朋友是怎样交的,无休止的自卑才不是世界想交给我们的,它想让我们自由、勇敢、善良、自信漂亮的定义有无数种,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漂亮。
心理学科普:情绪管理
每日心理学科普、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有一个很有名的谚语:世界上80%的财富被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在他看来,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大约占其中的20%,而其余80%却是次要的。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是接受80%的平庸,还是争取20%的成功,其实早就写在了我们的行为方式里。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做事业书写的是自己的人生;而做事情,归根结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哲人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把工作当成事情来做,被框在了“为别人而活,为别人做事”的笼子里。殊不知,工作不仅是我们的生活,更是我们的人生事业。有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义务,要么为了交差,要么为了过生活,他们是在做事情。有人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以工作为荣。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据研究,人类的大脑相当于1975618G的硬盘容量。虽然很大,但和记忆力却不成正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示,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暂时记住后,很快就开始遗忘,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1天后遗忘66%,6天后遗忘75%。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记笔记才能不断重复你记住的东西,你的大脑会遗忘,但你的笔记,只要你不删除,它就永久存在。真正的笔记,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去,更是为了创造未来。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目标,就像是夜行人前讲路上的灯塔,是方向,更是希望。有目标的人,不管他怎么走,都不会迷失自己。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要么东碰西撞,要么原地打转,喜欢胡思乱想,还经常被旁人左右,担心自己会半途而废,害怕自己会失败,结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了目标不断努力。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目标没实现,而是没有目标可实现。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目标,人生叫流浪;有目标,人生叫航行。为什么圆规能画圆,是因为它的脚在走,心不变。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能圆梦,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定,脚乱走。脚步乱了,人生也就乱了。
20%的人想改变自己,80%的人想改变别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别人都是不可控的。别试图去改变别人,因为你永远都改变不了,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先学会改变你自己。
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但是如果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按别人成功的经验做事,不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个人能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更多是因为跟对了人,做对了事。反之,如果一个人一意孤行,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走向成功的。
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
《哈佛家训》里有这样一组数据:如果每天花15分钟看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是13.5万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62万字。如果按每本书8万字,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世界人均阅读量,而我们国家,人均阅读量才4.66本。像每天阅读如此简单的事都很少有人能做到,更何况世间的大事?
《劝学》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想一步登天,那就无异于天方夜谭了。
心理学科普:情绪管理
01.情绪管理法则
遇到想要让你难堪的人,保持冷静是有力的武器,你的礼貌对待,会让他迅速成为对决里的弱者,沦为别人嘴里的笑料,反而动怒会正中别人的下怀。
02.强迫选择原则
让一个人做一件事,不要给他是非题,要给他选择题,把“你周天有空吗”改为“周天要一起去逛街还是看**”,来减少对方说“不”的机会,增加事情的成功率。
03.破窗效应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都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了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垃圾。很多小事,如果没有及时解决或阻止,形成风气后,便很容易覆水难收。
04.登门槛效应
让别人帮大忙,可能会遭到拒绝。如果先请他帮些小忙,再让他帮大忙,会比较容易一些。
05.身体语言应用
当一个人面对着你说话,却把脚转向别处时,说明他想终止这次谈话;当一个人翘着二郎腿跟你讲话时,说明他对你的观点不太赞同。
06.杯子效应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约他出来喝杯奶茶。然后交谈时不断缩短两个杯子之间的距离,如果他没有反应,很可能他也喜欢你,如果他挪开了杯子,说明他心存戒备。
07.富兰克林效应
那些你曾经帮过的人,未必会报答你,甚至可能会落井下石。但是那些曾经帮过你的人,往往会更乐意再帮你一次。
08.镜像效应
当你在表达观点时,微微地点头,向他人发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你会发现他们不知不觉地被你的意识同化,加强了赞同你的心理。
09.峰终定律
一个人做了99件好事,但只要做了一次坏事,他就是个坏人,反之,如果他做了99件坏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就会把他当成好人。请不要一直去当那个“好人”。
10.沉默效应
如果你问了别人问题,对方没有回答,别急,保持沉默,保持眼神接触,对方就会继续说了。
11.酸葡萄效应
骨子里越是自卑的人,往往越希望看到别人出丑,对强者越是奉承的人,对弱者越容易暴躁易怒。比如在外面越是一事无成的男人在家里越容易窝里横。
12.墨菲定律
当你越担心一件负面事情会发生时,那么往往它发生的几率就越大。心中没底的事情,请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然后放平心态就好。
关于“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纳艺诺]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957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纳艺诺”!
希望本篇文章《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学科普之指责型人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心理学...